一、国庆假期专题
1. 假期出行:堵并快乐着
- 出城高峰提前来袭:9月30日国庆假期前夕,全国多地迎来集中出城高峰。杭州火车东站、火车西站、城站火车站及萧山机场早在9月28日、29日就开启“排队模式”;深圳部分市民选择“拼假请3休12”,凌晨5点便有车主堵在高速上,#国庆提前出发的人已堵到怀疑人生# 话题引发广泛共鸣。
- 特别的旅行纪念品:陪伴几代人出行的纸质火车票,在国庆期间完成“最后一程”使命。不少旅客特意在出发前取一张纸质票,将其作为今年国庆最具纪念意义的“旅行信物”。
- 高速省钱小技巧:曾因“提前半个月蹭免费高速”引发关注的女子,国庆再次出发——提前两天上高速,预计能省下1400元通行费,其经验在社交平台被大量讨论。
- 停车福利来了:为缓解自驾出游停车难题,广东等多地官宣:国庆假期期间,政府机关大院开放免费停车,便利市民出行。
2. 假期消费:新趋势与新纠纷
- 月饼市场被年轻人“整顿”: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临近,年轻人通过消费选择推动月饼市场变革——主流礼盒价格回落至50-300元区间,低糖、短保质期的健康月饼成为主流,DIY创意月饼更是在社交平台风靡,“颜值+健康”成核心需求。
- 酒店预订纠纷引不满:“十一”黄金周前夕,“国庆订单被强制取消后房费涨3倍”事件引发广泛讨论。部分消费者提前预订酒店后,被商家以“房源紧张”为由强制取消,转头发现同款房型价格暴涨,维权难度较大。
- 金饰价格创历史新高:9月30日,现货黄金价格向上触及3850美元/盎司,续创历史新高;国内金饰价格同步飙升,克价涨至1125元,不少计划国庆购金的消费者陷入“买还是等”的纠结。
- 机票价格为何这么贵?:2025年国庆假期机票裸票均价同比上涨9.1%,达到819元。业内分析称,供需关系是核心影响因素——今年国庆出行人数较往年增加,叠加部分航线优化调整,共同推高了机票价格。
3. 假期生活:职场人与民生事
- 职场人“等放假”状态拉满:9月30日国庆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,“人在工位,心已飞走”成为多数职场人的真实写照。不少网友晒出“摸鱼清单”,调侃“键盘敲得响,心思在远方”。
- 节假日微信工作算加班吗?法院判了:一名男子因在中秋、国庆等节假日通过微信处理工作,离职后将前公司告上法庭索赔加班费。公司以“线上工作不算加班”为由拒绝,最终法院认定“付出实质性劳动的线上加班属于加班”,判决公司支付相应补偿,该案例为职场人维权提供参考。
- “鸡排家族”国庆摆摊忙:江西景德镇“鸡排家族”因6元平价鸡排走红后,国庆期间宣布在五中附近增设至10个摊位,近10名家庭成员参与“国庆巡游摆摊”,从最初的9个摊位扩展至10个,成为当地假期里的一道烟火气风景线。
- 急需一个“市井巡游搭子”:随着“Citywalk”(城市漫步)热度不减,国庆期间“市井巡游”成为新潮流。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寻找“搭子”,一起逛老街、吃小吃、打卡小众景点,主打“轻松自在的假期节奏”。
二、社会热点与民生关注
1. 公共安全与民生事件
- 过期药没变质也不能吃!:不少人认为“过期药没变质就能吃”,但专业人士提醒:过期药有效成分含量会下降,无法达到治疗效果。例如抗生素过期后,不仅不能杀灭细菌,还可能产生耐药性,延误病情,建议定期清理家中过期药品。
- 女教师漫水桥落水失联:9月28日,河南信阳一名20多岁女教师骑电瓶车经过漫水桥时,因近期持续降雨导致河水漫桥而落水失联。事发桥梁无防护栏杆,截至9月30日上午,当地多部门仍在全力搜救。
- 绍兴地铁撞人事故后续:9月底,绍兴地铁撞人事故遇难者家属已拿到赔偿款。据悉,遇难者均为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公司员工,事故相关后续处理工作正在推进。
- 男子拒送孩子上学被司法拘留:9月28日,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监护人马某因拒不履行“送适龄子女入学”义务,被当地法院依法作出司法拘留十日的决定,此举彰显“义务教育法”的严肃性,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。
2. 职场与就业话题
- 一群博士生涌入外卖赛道:“脱下实验服,戴上头盔,跨上电驴”——这一幕正在外卖行业发生。不少博士生选择兼职送外卖,有人为“缓解经济压力”,有人为“体验不同生活”,引发关于“高学历人才就业选择”的讨论。
- 得力CEO就“辞退跛脚员工”事件道歉:5月13日,一名通过得力集团三轮面试的网友,在入职当天因“跛脚”被辞退,还被要求微信发送“主动离开”声明。9月29日事件曝光后,得力集团CEO陈雪强公开致歉;后续又回应称“当事人不愿意回来入职”,事件仍在持续关注中。
- 90后女律师多次盗窃超市盒饭被判刑:一名90后女律师因多次盗窃超市盒饭,被依法判刑。该事件引发热议,不少人疑惑“为何有稳定职业仍盗窃”,也提醒公众“法律面前无特殊身份,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惩处”。
- 高速充电服务费为何是电费4倍多?:不少新能源车主反映,国庆高速充电时,“服务费比电费贵4倍多”。业内人士解释:高速充电桩运营成本较高(如场地租金、设备维护),且节假日需求激增,服务费定价受市场调节,但需透明化公示,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。
3. 国际与国内社会新闻
- 日本引进5万印度人才引发抗议:9月29日,日本多地发生小规模反对移民政策的游行。此前日本政府宣布计划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,填补国内IT、工程等领域的劳动力缺口,但部分日本民众担忧“就业竞争加剧”“文化冲突”,抗议活动持续发酵。
- 中国女孩埃及涉电诈被捕:9月27日,21岁中国女孩在埃及开罗失联6天后被找到;9月30日,埃及内政部通报其因“涉嫌参与电子诈骗犯罪团伙”被捕。该团伙以“电子商务”为名诱骗中国公民赴埃,实施绑架勒索,警方在其住所查获相关涉案物品。律师表示,埃及可依据当地法律对涉案人员判罚。
- 俄罗斯假酒大案致至少25人死亡:据德新社9月29日报道,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发生“假酒大案”,至少25人因饮用受污染的烈酒死亡。俄罗斯警方经过数天搜查,已查获大量假酒及制假设备,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。
- 美国得州上空疑现黑色UFO:9月29日,英媒发布一段视频显示,美国得克萨斯州上空出现一个黑色UFO,呈三角形且边缘发光,飞行时无任何声音。视频引发网友热议,目前尚无官方对该现象的解释。
三、政策与舆论导向
1. 新规实施:10月起影响你我生活
2025年10月起,一批涉及农业生产、民生服务、消费安全的新规正式施行:
-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,严禁违规占用耕地;
- 民航行业全面推广使用数字化电子发票,简化报销流程;
- 针对老年群体的“适老化”服务进一步升级,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提速。
2. 权威媒体发声
- 人民日报:曲解K字签证只会误导公众:10月1日起,中国新增针对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“K字签证”,旨在吸引国际高端人才。部分声音误读其为“崇洋媚外”“冲击国内就业”,人民日报评论指出:吸引国际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,合理引导人才流动有利于产业升级,曲解政策只会误导公众。
- 新华社:别拿抹黑“考公”当流量密码:近日,某考公机构发布“正常脑”与“考公脑”对比视频,恶意抹黑公务员考试,偏激解读个别试题。新华社评论批评:这种拙劣的营销表演,严重误导公众对“考公”的认知,公务员考试是选拔公共服务人才的重要渠道,不应成为“博眼球”的工具。
四、文化与娱乐热点
1. 综艺与流行文化
- 谁还没被《技能五子棋》洗脑?:近日,综艺《喜人奇妙夜 2》中的《技能五子棋》节目爆火,观众评价两极分化——有人认为“荒诞无逻辑,get不到笑点”,有人直呼“抽象又搞笑,越看越上头”。节目中“用技能换棋子”的设定充满创意,相关片段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亿。
2. 户外与生活方式
- 致命滑翔伞“背刺”多少户外中产?:近日,一名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徒步时,因遭遇极端天气、装备不足不幸遇难。随着滑翔伞、徒步、露营等户外运动兴起,“看似刺激,实则暗藏风险”成为隐患,专业人士提醒:参与户外项目需提前了解风险,做好防护,切勿盲目跟风。
五、纪念与致敬
烈士纪念日:致敬人民英雄
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“烈士纪念日”,无数英烈曾为拯救民族危亡、守护万家安宁挺身而出,忠魂不泯,英灵犹在。重温习近平总书记“不忘革命前辈、革命先烈”“我们要告慰他们”的深情话语,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”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一个民族对英雄的永恒敬仰,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家国奉献的身影。